內容頗混亂,為了寫而寫
從小就是一個寡言的人,就連對熟悉的家人也是如此,交到的朋友都是非常活潑,會不斷找我說話找我親近的類型,雖然『好朋友』會三五年換一次,但我也慢慢習慣了,小學的時候我還勉強在班上算是受歡迎的,國中『好朋友』轉學,我也沒有所謂自己追求『好朋友』的動力,下課多半在教室看書或乾脆泡在圖書館,偶爾同學會找我聊天,但是我是不會有想要主動攀談或是空閒時間聊天的動力(真的很少很少),如果發覺某個人最近過於親近或是很明顯對我有好感,我只覺害怕想逃避。
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某同學(A男)一直要和我交換日記(交換看對方日記),我後來不勝其煩加上他每天在大家面前大聲要求我實在是面子有點掛不住只好搪塞一本和日常最不相關,第一次體驗寄宿學校的日記和他交換,但是而後的校園生活我還是很小心的與A男保持距離:「妳去創一個社團,然後我要加入」我直接拒絕、「和妳約八點在xxmall」我直接無視、妳........etc, 然後生氣的:「妳都不主動!我不找妳講話妳都不會和我講話!」直到這句,我才意識到自己的確是這樣不錯:從小的好朋友,都是下課馬上走到我位子找我聊天的類型,而和好朋友生疏、少講話也都是因為他們不再走來位置找我說話,但我為啥就是沒去思考過呢? 如當時國文老師所言:「這傢伙神經不是一般的粗大」(話雖如此,我還是動力缺缺阿 不管是懶得離開位置、課外書太好看、太想發呆或是單純不習慣找話....etc 總之就是一個連自己都覺得難搞的人雖然A男顯然是和我截然不同的類型,不過不得不說他倒是稱得上我青春期出現的重要人物,沒有他孜孜不倦、有事沒事的刺激,我這截木頭恐怕早已自己進化成頑石了---如今想來,雖然上大學後情況好了很多,但是隨著交友圈日漸廣闊...etc 許多過往沒有動機、不曾思考的問題、面向實在得一一分析、改進了」(不然乾脆去當山頂洞人,每天面壁得了)
雖然高中因為分組,自然組人數少又幾乎每堂課膩在一起,加上我寡言到除了課堂發問外,就只剩答話模式,所以B男因此誕生了,當然其實同時還有其它同學會常常主動找我搭話、開玩笑,但老話一句:『最印象深刻的』,還是A、B兩男了。因為從小生活在青梅竹馬的班,一些班級相處模式還是存在的比如,男同學很貼心:飲料打不開主動開、鐵鋁罐幫忙踩扁和丟、站在門邊幫忙開關門、校外教學和宿營的時候會照顧女生如開路幫忙推腰,路上有小坡道會先站在一旁伸手讓女生扶......很多很多,這些都已經是日常所以如果覺得彆扭反而顯得奇怪(不過我在交換學校時也很訝異於班上男同學得貼心程度,班上女生都不用自己開關門就算了,連我放學下樓梯值日生都還會跑出來在樓梯緣大喊小心慢走,簡直受寵若驚)回到正題,我時常會接受AB兩男的幫助,比如換位置從來都不用自己搬桌椅,只要站起來,兩男就會先跑來幫我搬好桌椅,校外教學也多是兩男在照顧(班上男生會自行分配自己要主顧哪個女生),同時也時常被他們衝康、找碴(兩個合作上課狂嗆我,有時候還會和男老師一起)甚至B男有次還在生物課的時候突然幫我做背後肩頸按摩,因為我自己懶得按,加上是正常力道(不是故意很大力讓我會痛),我就繼續面不改色的上課,(老師雖然面露詫異但課堂最終還是繼續),講到這,想必大家都感受到我的朋友都是多麼的主動而我是多麼的孤僻。
大學也是,除了社團,我在班上仍然維持一貫的作風:多半是我好朋友找我搭話、主動找我,同時幾乎不曾找其它同學聊天,系遊也是,相比其他人徹夜聊天玩遊戲,我和朋友選擇準時睡覺,早上一起吃完早餐之後一起躺在床上看各自的書,而平時的假日,除非趕報告,不然我們很少聊天:因為我們都是不愛用手機聊天的人,比起聊天,拿來看東西如小說漫畫更吸引我們,而且嚴重到明明看到訊息但是就是不想回復而會一律拖延一段時間 超級孤僻啊啊啊
擔任社團幹部後,密集的討論更是讓我意識到,頻繁的面對相同的人我會愈發想要逃避或產生厭煩感,姐姐也表示:「常常面對相同的面孔會膩」等這類話別人勢必覺得很過分但我現下實在是無法否定,只能勉強將自己歸類為極端的內向者:歷經社交活動後需要很長的一大段自處的時間,否則會有負面情緒。
大學後,我還發現另一件事:比起過分熱情積極的AB男模式,我還是比較喜歡目前大學同學的同類或是和另一位酷酷自稱孤僻的同學相處模式,每天被密然後頻繁聊天模式雖然有時會觸發我的話匣子但是聊完或甚至在過程裡我便會開始累積負能量,久了我便會開始猶豫要不要封鎖頻繁找我聊天的人,有大半我真的就封鎖掉了==我實在是一個又怪又孤僻的人啊!